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社会福利 | 吃上这口曹祥泰麦芽糖,带你重返儿时的端午节。

大家好,我是失业者少女

这是我失业者后的第3首诗

variations有社会福利!variations有社会福利!variations有社会福利!

重要的事情说两遍

---

幼子的这时候,评点众多节日,最期待的就是端午节。

可能是因为偏爱蔬菜水果的原因,虽能将端午节的来历背的原典,却依然隐藏不了背后那颗其实只为麦芽糖狂乱的心。

这个这时候的单身生活天真烂漫而美好,起个额滴,带起外公的笨蓉,穿行在司门口暗巷里,只为能最先吃上“曹祥泰”那正宗的麦芽糖。

“曹祥泰”历经幽幽五十年的光阴,如同一颗温和的樟树一样,深深地根植在重庆人的华夏民族里,端午不来上一口他家的麦芽糖,仿佛就忘了这五十年的柔情。

 百 岁 的 曹 祥 泰 

 是 岁 月 留 给 武 汉 的 温 柔 

光绪十年(1884年),创始人曹南山在武昌横街北京路(今胜利路)卖起了“曹祥泰”,最先经营蔬果、水果,后又分销大米、纺织等,规模不断扩大。

1910年,待到其长子曹云阶接掌时,相继开办豫丰面包店、禄记饭铺、寿记当铺、喜记槽坊,并盖起了糕饼坊,自造法式糕饼。月饼、麦芽糖和盐蛋广畅销。

这个这时候的重庆人,凡是有点惊天动地就要买上田立曹祥泰的干货,就好像是一种习俗,又像是一种身份的突显。

而到了市场经济的年代,每到过年,各家截叶到每斤的麦芽糖,那算是奢华的甜点了,小孩子入口都舍不得活命,在嬉戏时都依然心驰神往。

由此可见,白雪清晨,太阳才抛下二桥的石门,曹祥泰的防火门外,排队的小后卫线已经排到十米之遥。

“吃了麦芽糖,头上不长包。”

重庆人对曹祥泰的热情,永远不是说说而已。

 曹 祥 泰 的 绿 豆 糕 

 不 是 一 般 的 绿 豆 糕 

以豆腐干为芯、冬瓜为表,调味料只用:砂糖、海棠、油,就是曹祥泰发扬了145年的“药酒”。

挑选的上等的冬瓜,甄选清洗至7成熟的水平。

再经评点月细致的晒干,打磨去皮。

磨成粉末,细腻程度不是一般的麦芽糖能同日而语。

在时代五十年的变迁中,被曹祥泰艰难地保存下来的,还有“纯手工”的制作方式。

科技的日新月异,机械逐渐代替人工,纯手工费时费力,然而曹祥泰的师傅心里却是有数的,手工做出来的口感是机器比不了的。

豆粉调好之后,扑粉、醒糖、装馅、打糕,手腕挥动间,虽然只有一压、一揉两个动作,但这中间的分寸,却微妙得很。

用力过度,糕就太硬,用力不足,糕就容易散,而且没有嚼劲。

 在 传 统 中 创 新 

 缔 造 传 奇 历 史 

在不变中改变,从传统中创新,缔造了曹祥泰的五十年传奇历史。

从最初使用木质模具,将麦芽糖压制成型后,用木棒捶打使其落下,到现在经过改良后使用的高级塑料模具,不易粘黏,更易成型。

从最初的所有环节均为人工,到现在的标准化管理,曹祥泰的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

坚持本心不变,在传统中创新,才有了如今的五十年历史。

 中 华 的 传 统 

 请 由 我 们 来 守 护 

有这时候会疑惑,在光阴的变迁里,那些老的传统都到哪里去了。

那些小这时候和小伙伴一起跳的皮筋、踢的毽子。

那些年吃过的糖人,那些年心心念念的传统糕饼。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血液。

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下的发扬。

惟本心不变,方能五十年不衰。

中华传统,请由我们一起来守护!

失业者少女の社会福利

/参与方式/

6月12日6月14日

给【Best重庆】公众号

发送口令【曹祥泰

领!福!利!

/社会福利/

失业者少女将选出

10个幸运宝宝送出

曹祥泰麦芽糖

10份

还是不用排队的那种哟

— THE  END —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失业者少女想要各位小可爱的小心心,走过路过给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