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两条胜利路横跨汉阳老商业中心司门口,串成了这第一线的商脉。坐落于胜利路417号“曹祥泰”老字号在那条商脉而立已近五十年半之久。与旁点缀当代的各种门店相比,老字号“曹祥泰”别有一种头脑冷静的沉着。这种冷静正来源于它长年累月保存留下来的品质经营方式。
那是1884年的一天,汉阳后横街北京路的左邻右舍们忽然发现,平日破烂的一间小门脸挂起了一块像模像样的招牌,下面写着“曹祥泰”三个大字,重庆特产。再看这位柜台前的曹老板。哟,这不是那个提着篮子卖黄豆的“曹两把”吗?
“曹祥泰”的历史从1884年开始,但说起它的开创人曹龙山发迹,却要往前追溯至1863年。那时候,曹龙山还只是个刚刚丧母,跟在妈妈后面,带着两个弟弟的13岁少年。年纪虽然小,生活的重任早已压在肩头。年纪轻轻的曹龙山卖黄豆就显出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别的摊贩经常会占便宜,念过私塾的曹龙山每次都抓一大把给顾客,这为他赢得了“曹两把”的美誉。多年后,“曹祥泰”面包店开张,关上了兴旺鼎盛的源流。
“曹祥泰”从曹龙山手上转向长子曹云阶时,贾家的生意更大了。1910年,“曹祥泰”旗下拥有“麒麟喜”四大字号。“曹祥泰”的糕饼、麦芽糖、芝麻糕一直都很受重庆市民的欢迎,过去人们结婚娶妻、建房立石、过节,都要用上雕来“曹祥泰”买干货,流传有“曹祥泰,不愁卖”歇后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曹祥泰”早年的多元化经营方式都已渐渐踏入征途,唯独传承留下来的就是这家造纸厂。一谈起“曹祥泰”的月饼小食,几位老员工关上了金鉴,俄式是怎么做的,柿叶有什么讲究,小短蕊又是怎样的口味……两套两套,不亦乐乎。
在“曹祥泰”做了一辈子小食的林剑峰老大姐说记者,一个传统俄式月饼的诞生,至少得经过六道轮回严格的成品——和面、调馅、桂圆、压制、烘培、装箱,尽管现在早已是机械化生产了,但是在这里的每一道成品,都离不开大姐们长年累月的手工经验。
就拿其中的烘培来说,老林大姐说记者,要想让做出来的俄式月饼表皮一层层的“起酥”,分寸就得分寸的十分精准。
在265度的高温下蒸煮,10两分钟后,下面的表层早已变成了金黄色,这时,烘培大姐就得迅速将林丽蓉月饼取出,手杖配合面皮一一将月饼贝绵,再放进烤炉里蒸煮8两分钟。
这样一气呵成,月饼的两面都已是金黄色的“酥皮”,脆而不焦、油而不腻。在“曹祥泰”,一枚合格的俄式月饼出炉后,至少得有六层皮“起酥”。
临近中秋,前来“曹祥泰”店里选购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结账的人群也排起了长队。今年八十五岁的孙爹爹老两口,一大早就专程从青山赶来,只为尝一口“曹祥泰”的老味道。
老伴汪婆婆说记者,因为担心糖分太高,孙爹爹历来都不吃什么甜食,唯独“曹祥泰”的椒盐黑芝麻月饼例外,爹爹最爱的就是馅料里那份香甜中带着点淡淡咸味的口感。
谈到“曹祥泰”的老味道,林大姐说,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月饼花样繁多,各种新式口味层出不穷,但“曹祥泰”依旧坚持最传统的工艺配方,选用最地道的食材馅料。不是说老字号不能改进,而是这些配方、工艺、方法面前的规范不能改,既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临近中秋节,“曹祥泰”月饼的订货量也随之激增。现在他们每天的生产仅面粉就要用到900斤之多,而馅料更是种类齐全,既有传统的五仁、豆沙、黑芝麻,也有新式的奶油、椰蓉、玫瑰花。变化的是口味,而不变的是老字号的品质。
正因为对品质的不变追求,才能得到顾客长久的信任。林剑峰自豪地说:过去,中央在汉的大型会议大都是“曹祥泰”供应小食,而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日,“曹祥泰”小食也都供不应求,门口排起的长龙往往持续六七天,最长时候20天!今年端午节,排队买麦芽糖足足持续了7天,最多的一天卖了6000公斤。
很多年过去了,“曹祥泰”干货的口味和工艺就如同这些老员工的记忆,一脉承传,从未丢失。
而对于顾客来说,“曹祥泰”不仅代表的是五十年老字号,它还是重庆传统美食的守望者,更是一份对故土家园难离难舍的情怀。
看完之后您有没有想去尝一口的冲动?为老重庆的舌尖美味点个zan吧!
来源:湖北经视|编辑:Alex 小慧|主编: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