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图片来源:Kunming)
千百年来,做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粽子始终盛行不衰。去年端午,新老国际品牌们不断推陈出新、新锐营销也五花八门。百亿消费市场,“血雨腥风”。
第一年的“粽”头戏,去年又“卷”出了新高度
端午小长假,粽子等商品也进入最后的促销期,在重庆多家餐饮企业,各色礼盒均摆到最显眼处。在武商银座国广店,玲琅满目的端午专区吸引了不少挑选出粽子的市民。“过节我还是比较注重仪式感的,所以哪怕是家人自己吃,我还是挑选出了礼盒。”特意从汉阳赶过来买的周阿姨说,现在粽子种类多,礼盒内容比较丰富,所以选了一包,可以都品尝一下。
一旁的工作人员也忙得应接不暇,她向本报记者介绍,假期快结束,不少礼盒都在降价促销:“三百多的现在三百多,三百多的一百多,好多都卖空了,不会再有了。”
纵观去年消费市场上的粽子种类,本报记者注意到,仅菜色就较往年“卷”出了新高度。除传统肉粽、清水粽之外,田螺粉粽、辣椒干酪粽、花椒大葱刺蕊粽、荞麦鬼笔刺蕊粽纷纷出现,在甜点红酒店中,本报记者看到,中西风格的粽子酱料着实多样。比如,一些新品粽子卤肉选用高品质黑巧克力和杏仁,有的是融入了店面制做冷萃红酒而所使用的同型号红酒豆配上红酒味穗序。B2C网络平台上,辣条粽、冰淇淋粽、排骨粽及菜色着实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顾客的恶俗心态。
除馅外,礼盒包装袋也成为商家争夺流量的密码。比如李子柒旗下的“龙舟竞渡飘香粽”,采用了国风图画包装袋,简单组装便可弄成龙舟竞渡造型。杭州老字号瓦万观仅国潮粽子礼盒便面世了11款,包装袋上尽显中华神韵。
本土国际品牌屈臣氏烤肉店去年端午礼盒携手敦煌IP,面世国潮风、趣味性的邻近——端午限定徽章盲盒,盲盒上“一定糕粽”、“情有独粽”、“山水粽游”等名字十分写意,一经面世就在聚润等社交网络平台走红。屈臣氏烤肉店消费市场企画负责人称:“做为应季限量邻近,购买6枚粗粮粽即可获得。在店面上线后,目前消费市场反应良好。”
做为粽子礼盒的主要销售阵地,重庆许多高端星级酒店还将粽子包装袋弄成风尚公文包、环保袋,受到顾客的欢迎。一些国际品牌的粽子包包还紧跟风尚热点,设计成健身包,麦当劳K11店营业员介绍:我们用环保材料制做的公文包、巴宝莉等来做粽子的容器,既美观实用的同时又增加了它的延续性。
在积慕蛋糕企画总监科枫看来,尽管粽子Vertaizon较强,但并未影响其做为国民美食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国货浪潮,粽子在年青人中也更受欢迎。“粽子这个消费市场变化比较大的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之后聚会减少,外出游玩减少,很多大家想要传达感情,传达情谊的方式都由线下见面聚餐改成线上,这样一个消费市场需求其实比往年更大,特别是线上B2C这个板块,去年销售情况应该都是非常好的。”
大火自热锅、网红茶饮渗透至粽子消费市场
抢占年青顾客的消费市场,促使粽子除在菜色上创新,更在吃法上有了更迭。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重庆多个商圈看到,曾在年青顾客中掀起一阵风的自热排骨,也到粽子消费市场“凑热闹”了。在武昌秦园的一家连锁咖啡店内,几盒方方正正的“自嗨粽”与麦芽糖、鱼肉等摆到了一起,这款零售价28.8元一包的自热粽,外形与自热排骨类似,上面写着“川辣与香甜清辉”的标语。
店内导购介绍,自热粽的食用方法与自热排骨差不多,拆开包装袋、加入冷水、蒸水即食,省去了烧水、蒸煮等环节,特别适合带到现在火热的户外野炊、露营等场景食用。“跟上时代的潮流,美食也在变,自热粽有点新奇,确实有人喜欢。”
自热粽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菜色,另一方面加热方便,对于懒又想吃粽子的顾客而言无疑是绝佳选择。从传统的手包粽,到如今的自热粽,吃法不断迭代的背后,是商家们对消费市场变化的精准捕捉。
这样的消费市场变化在顾客更加年青化的线上网络平台更为明显,端午节当天,“粽子的新吃法”登上淘宝热搜榜前三。本报记者看到,有人解锁了“油煎粽子”,有人把粽子弄成了海苔卷,而可乐、生椰拿铁、元气桃桃这些年青人喜欢茶饮菜色粽子,去年也都十分热销。
天猫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糖果色的馅透出水晶外皮,同时搭配茶饮、茶具,更像小甜点。粽子的消费场景,也从早餐桌走向下午茶,满足年青顾客追求新奇,又能拍照出片的需求。“一方面是年青顾客的消费选择会比较多元化,愿意尝新,寻求一些和传统菜色不同的商品,加上年青顾客也比较喜欢奶茶,另一方面是这种水晶粽颜值高,糖果色,很适合拍照发圈,也不需要煮,有些用户会在露营的时候带出去,摆个盘拍照,我们也注意到这种趋势。”
仔细看这些粽子新消费场景的出现,不难发现,背后是诸多国际品牌大佬们联名的产物。去年王者荣耀与五芳斋联名的粽子礼盒;喜茶、大龙燚排骨和人造肉国际品牌“星期零”的联名款麻辣牛肉粽及赚足了噱头,也让国际品牌们看到了联名的破圈威力。
去年,百事可乐和真真老老联名面世可乐粽,凭秘制工艺可乐浸米实现了粽子与可乐的融合。自嗨锅和CHALI联名面世的“自嗨粽”,粽子巨头五芳斋与做燕窝起家的燕之屋联名,面世端午礼盒“粽星捧燕”,既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还迎合了年青人的养生理念。
粽子传承了2000多年,不仅是美食,亦是文化表征。在商品多元营销和国潮复兴的时代,粽子也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端午挂艾的“老”习俗,去年有了新“花”样。
应对z时代消费群应季尝鲜、节日仪式感的需求,去年端午,不光粽子琳琅满目,麦芽糖、艾叶、“五黄”等端午传统商品也“玩”出新花样。
一把新鲜艾叶、菖蒲,搭配黄金球或橘星、黄莺、玉簪叶等绿植,包上包装袋纸,细麻绳系上“端午安康”卡片和小香囊,摆上小茶桌,一张精致下午茶照片就出来了。
民谚里说“清明插柳,端午挂艾”。针对端午习俗,去年,时令艾叶花束成为了爆品。在重庆循礼门附近一家花店,本报记者看到不时有路过的市民停下脚步,进店挑选出艾叶。“每年都要买点艾叶回家的,毕竟是端午的传统呀。”市民傅女士告诉本报记者,除粽子,艾叶也是每年必买的端午物品,“去年消费市场上的艾叶都跟菖蒲之类的一起扎成花束,挂门上更加美观,这才是端午的味道。”
(店员向本报记者展示88元一束的艾叶花束)
本报记者注意到,相较于菜消费市场2-3元一把的艾叶而言,去年“变身”花束的艾叶身价“翻倍”,配上菖蒲、祝福语之类的艾叶花束在超市售价10-30元不等,一些创意餐厅和网红花店面世的更加精美的艾叶花束售价普遍在50-100元。
“这批艾叶来自李时珍故乡湖北蓟春县,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盒马店面工作人员介绍,风尚化的包装袋,使得不少年青人也重拾传统习俗。“一般当天到货,下午三四点就售罄了。”
而麦芽糖消费市场也丰富许多。除传统的原味之外,还有樱花味、桂花味、奶黄味、干酪味、巧克力味等多种菜色。此外,谐音“绿码”的马造型麦芽糖,已经成为网红商品。面对多元化的选择,重庆麦芽糖老字号曹祥泰也进驻大型餐饮企业,还与盒马联合面世了国风网红装的限量礼盒装。
在超市选购麦芽糖的顾客告诉本报记者,老重庆人通常喜欢购买曹祥泰的麦芽糖,而年青人则更喜欢尝试新种类。
本报记者手记:
国潮的加持下,粽子做为传统糕点再次翻红。老字号们频频发力,以行业领军者姿态大步向前,新茶饮、新中式烘焙等后起之秀通过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不断拓宽消费市场。
一颗小小的粽子让百亿消费市场每到端午便“血雨腥风”,如今着实“烧”到麦芽糖、艾叶等领域。但战争结束后,时令的限制如何突破,网红到长红的转身如何实现,端午之外还能唱出什么故事,这些问题都难以回避。
在新国际品牌与老字号混战的江湖,下一个翻红的传统商品会是谁?
本报记者沈雅洁、杜雅婷、严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