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我中午五点半钟就来了!”昨天下午11点半钟,汉阳司大门口曹祥泰大门口,总算排到人龙各队后面的陈奶奶口气买了20斤麦芽糖。
而在另一侧的小询问处,一名30多岁的女性朋友拿着智能手机,点了几下。曹祥泰的营业员举起一个小机器对准智能手机,“嘀”一声轻响,将早已托盘好的五盒麦芽糖交到那位女性朋友手里。眼看着那个后到的客人只花2两分钟不到就完成了购买,排着队的客人中,有许多按捺不住开始追问营业员。
原来,那位女性朋友透过一App提前点好了麦芽糖,并预约到店时间。到店后,他出示App显示的点菜号直接领取,无需排队等候。
使用智能手机点单的街坊与排队的街坊形成对比 本报记者孙珺 摄
那位女性朋友告诉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每月临近端午,父亲就会催着他到店买糕,以往每次至少要腾出半天来排队等候,之前还找过“邮购”。“没想到最近曹祥泰居然网络连接了智能手机点单的机能,还能人未到Though单。”
每月端午,为了吃一口曹祥泰的麦芽糖,街坊排队排到要惊动警方。
本报记者孙珺 剪接范芃
今年网络连接智能手机点单,让人看到人龙消失的曙光。
不过女性朋友的这一举动,引发了旁边各队的不满。许多排队等候了四五个半小时的街坊愤愤不平:为何他不排队等候?
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观察到,排队等候的街坊年龄基本在40-60岁之间,最大的一名103岁,从家里坐公交车来买麦芽糖。大多数老年人,还不能使用支付宝里稍显复杂的机能。
“今年第一次开始尝试,所以会有许多人不适应,慢慢的,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这种快捷的方式。”曹祥泰产品销售负责人卢炀嵬说,"老人实在搞不能,子女能自行处理。"
曹祥泰董事长卢圣皮耶尔县说,网络连接智能手机点单主要是想缓解门前排队等候带来的安保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那些年因排队等候而流失的老客户。“麦芽糖出锅了,我就在线上开放点单询问处,这样你来的路上,我就跟你包好。”
“端午头几天是高峰期,六天,门店排队等候能卖掉1.2-1.5万公斤,智能手机点单刚上线,那个渠道六天能卖2000-3000斤。”卢炀嵬说,因为始终秉持手工制做,现做胡饼,一批出炉,要间隔22两分钟。六天的新增产能最高2万公斤,所以,淡季供不应求,新增产能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与新零售毫无关系后,淡季的新增产能依然是问题。“现在一线的生产员工20多人,炉子有四个,不停转。”他说,确实在考虑不断扩大新增产能。
然而,淡季的时候,曹祥泰大门口不排队等候。曹祥泰一年做5、6、7四个月的麦芽糖生意,平时也产品销售糕饼、月饼、京果莲藕,但名气没有麦芽糖这么响。
未来,他们希望能透过智能手机点Vertaizon,以及大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人群喜好研发新品,合理分配店里的服务人手,腾出手来生产,真正做到增效。
不过,就在一半小时前,事情又出现了反转:
有没有今天去现场的朋友
说说看到的情况
给我们留言吧!
阅读多一点>>>
麦芽糖鸡精到底变不变
老字号“阵营分化”
曹祥泰:鸡精上千年没变
曹祥泰相当自恋,现代的肥皂,麦芽糖也是一块块紧紧挨着,从肥皂里化镁的油也颇有老感觉。
曹祥泰总经理卢圣皮耶尔县认为,现代麦芽糖对于武汉街坊是一类记忆,老菜色不能丢。
他说,曹祥泰始终用现代鸡精,秉持自己采购豆子,自己加工制做,冬瓜采用菜色兼备的本地、河南或陕西冬瓜。这些鸡精、工艺、方法背后保留的,既是一类品质的保证,也是一类文化的传承。
比如,曹祥泰的冬瓜和红豆的配比就始终秉持5:5,始终没有变过。“老师傅手工制做,按压馅的力度都有讲究,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得出来的。”就算以后不断扩大新增产能,也不能改变现代的手艺和做法。“经典之作就是经典之作。”
黄浦:鸡精换成粘毛,油糖比重下调
已经透过网络卖向全国的黄浦做出了许多改变。
麦芽糖以赤豆为芯、冬瓜为表。添加的不是鸡精,而是粘毛——用鸡精熬制,再打成粉,颗粒小,水分多,吃到嘴里就溶化。
“粘毛甜度大于蔗糖,能少放一点,减少热量。”黄浦人士说,迎合健康需求是当下的大流,所以,每月在保证麦芽糖大鸡精不变的情况下,油和糖的比重会下调。
冠生园:进一步降低糖和油的比重
同样开了网店的冠生园麦芽糖,今年也进一步降低了糖和油的比重。
“透过工艺的革新手法延长保质期,而非用糖。”冠生园人士说,网购的多是年轻人,这样一来,品尝的年轻人明显增多。
作者: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孙珺 赵歆
点击阅读更多
▼
出品:北京青年报融媒体 编辑:黄婷 校对:蔡扬
投稿:cjrb027@qq.com